摘要:地礦勘查項目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在過程化,網絡化、綜合性、即時性,高效性、高需求性的地礦項目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需求。大量事實證明,傳統的人工管理項目手段已不能滿足地礦勘查單位的項目管理需要。通過對地質礦產勘查項目管理的思考,找到痛點,以“立足需求、整合協同、信息共享”為指導思想,設計了基于PMBOK/WBS的項目管理信息系統。最終系統沿著地質勘查業務主線向前后兩端進行延伸,補全相關節點業務系統建設,完善系統的整體布局,解決行業的項目管理痛點,實現了從前端數據采集處理到后續資料綜合研究的地礦勘查主流程信息化。
關鍵詞:項目管理;地質礦產勘查;PMBOK/WBS;系統開發
有色金屬行業地礦勘查工作是國民經濟建設的基礎性與戰略性保障工作,勘查工作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國家經濟建設的持續,健康發展。隨著有色金屬行業地質礦產勘查項目管理工作的深入以及地質勘查項目年度部署計劃的實施,當前地礦勘查項目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在過程化,網絡化,綜合性、即時性,高效性﹑高需求性的地礦項目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需求。大量事實證明,傳統的人工管理項目手段已不能滿足地礦勘查單位的項目管理需要,所以建立適合地礦勘查單位發展需要的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尤為必要,對規范管理、提高效率﹑促進技術進步、實現找礦突破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1-13]
1項目管理痛點
1.1項目重要指標信息掌握不全面,延時情況嚴重有色金屬行業地質礦產項目的項目管理有別于傳統的項目管理,其施工難度大、周期長.跨度大,施工工種多樣;項目預算不精細,流水花銷統計煩瑣,與預算沒有對比;項目已完成工作量等價的貨幣金額與應結算金額無對比;結算和回款信息不實時,導致結算﹑回款無預警等。管理者對項目重要指標信息掌握不全面或延時情況嚴重,造成經濟損失。
1.2項目資料的匯交利用
數據資料是一個單位寶貴的資產,可分為增量資料和存量資料兩種。增量資料:突出的問題是匯交不及時,項目上產生的數據不能及時匯總、共享,不能進行綜合分析;技術資料不規范,無統一格式,均以項目人員個人經驗進行分類和整理;沒有形成項目資料數據庫,原始資料問題更為突出。存量資料:目前行業內每個單位都存放了數量巨大的地礦勘查數據資源,存儲形式多為紙介質、光盤、硬盤、辦公電腦,利用率極低。盡管隨著GIS技術、計算機技術在地礦勘查行業內的應用推廣,已建成一部分業務系統,但各個系統間相對比較獨立,各個相關兄弟單位.各企業之間也沒有進行高效的信息網絡對接,形成了信息“孤島”,數據與數據之間缺少關聯,既不利于檢索,也無法再利用,只能處于“沉睡"狀態,無法發揮數據的價值。
1.3項目原始數據采集不規范,勘查工作數字化程度低
地質礦產勘查項目,原始數據的采集至關重要。例如,淺井、探槽、坑道、鉆孔等工程編錄工作,其野外原始資料的編錄整理決定了項目技術成果的質量。但現狀是野外勘查工作主要依靠技術人員的從業經驗,其經驗越豐富,技術資料的原始成果就好,反之質量會降低。此外,后期成圖復雜,需人工矢量化,耗時耗力,如果稍微調整,修改起來的工作量相當大。
1.4項目數據安全性
項目施工現場環境惡劣,辦公環境復雜,電腦丟失、硬盤損壞等現象時有發生,因此保證數據的安全性也是項目管理的重中之重。
由此,需要建立一套安全高效的覆蓋地礦勘查行業全業務流程的數字勘查、項目管理和數據管理的信息系統,有效解決數據采集﹑數據管理、項目管理、信息跟蹤、數據共享和數據分析利用等業務信息化問題。對不同數據源進行管理,建立統一的數據庫,同時對外連接各個相關部門,即時同步共享項目產生的新增數據與管理信息,消除信息孤島
2系統設計思想
項目建設以“立足需求.整合協同、信息共享”為指導思想。針對地礦項目管理信息化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和業務需求,進行系統軟件建設。主要工作包括建設基礎安全框架,整合各業務系統,研制門戶、項目管理、資料查詢服務﹑數字勘查輔助成圖等幾個子系統,改造整合協作辦公系統與業務系統的結合能力;實現野外數據編錄、項目管理、資料查詢等工具與后臺項目綜合管理數據庫的高效連通,實現地礦勘查工作主流程信息化;規范項目數據存儲及匯交格式,提高項目技術資料管理標準化水平,構建數據中心,實現數據共享服務。
2.1堅持“立足需求”
“立足需求”要求我們始終從用戶需求和業務實際出發,在技術選型,系統功能規劃等階段,多考慮用戶的需求,多分析業務活動;在開發實施過程中,多做階段性匯報,主動邀請用戶參與設計和討論,及時發現研制過程中的疏忽和偏差,邊開發邊檢驗,確保開發系統符合實際需求。
2.2注重系統“整體協同"能力建設
在“整合協同”的思想指導下,課題確立了系統整合的兩個基本策略,即短序列、服務化策略。
所謂短序列強調系統的交互過程應盡可能簡短,用戶的操作步驟盡可能少。例如,在野外工具與服務器網絡系統的數據交換過程中,摒棄了原有的“A數據導出—A到B傳輸—B數據導入—數據發布”的方式,因為這種方式不僅煩瑣,而且傳輸過程安全性沒有保障。新的數據上傳系統采用了基于權限的聯網上傳,并在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