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設計原則和思路
搭建集中統一的項目管理平臺(圖1),滿足三級公司對項目管理的需要,實現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圖1各業務模塊邏輯關系圖
4.1設計原則
統籌設計為原則。統籌考慮投資、經營和財務預算三大計劃,明確投資為經營服務的理念,實現創效和降費的目標。本系統能夠在投資的實施過程中,量化出對經營和預算計劃的貢獻。
以項目為基礎。系統以項目實施的過程和涉及的工作進行模塊切分,實現各模塊間環環相扣、數據共享,通過項目中數據的集合,形成數據庫。
項目計劃相配合。通過項目實施和計劃執行兩條主線,適當引用資金支付,對各環節的工作進行管控,全面把控投資工作。
模型測算支撐。從項目立項到竣工,從計劃編制到下達,均確定簡單、易用、合理的測算模型和相關參數,外部條件發生變化后,更改相應參數使之適應環境。
4.2設計思路
流程設計。按照最全面的環節進行設計,針對不同項目,進行流程分類設計,能夠保障各類項目能夠按照固有流程進行。
全口徑管理。投資項目應該包括部分與投資密切相關的租賃性項目,將包括所有額度的項目均納入系統,再根據三級權限進行內容管理界面劃分。
最大程度利用系統。所有投資項目管理的相關工作盡可能線上操作,相關材料盡量電子化,項目管理的各參與方能夠實現信息化管理。
完善制度建設。根據管理需要,對現有的制度進行整理和規范,對缺失制度和辦法進行完善,最大限度保證系統的各個操作環節均可做到有據可依。
4.3預期效果
戰略規劃方面。解決不了解社會、競爭對手的發展情況,有效避免社會信息不明的現象。實現與國際先進企業進行對標,設立相關標準參數。避免發展沒有目的性,不能向著提高網絡控制力的方向開展工作。
項目前期方面。避免依靠經驗和主觀決策的情況發生,建立科學決策模型,解決部分項目前期手續不全的問題。
投資計劃方面。更加突出企業投資重點,形成科學投資導向,項目安排更符合經濟指標,項目投資按照排隊比選擇優實施,預測與調整更加有理有據;監控投資計劃與形象進度和資金支付實施情況,并進行管理。進一步提高計劃執行全程可控和動態調整能力;減少投資計劃管理員的工作量,提高自動化水平和在線操作。
項目執行方面。解決建設項目進度、計劃、資金支付不受控,尤其是避免未批先建、超概算、長期不投入運營、久試未驗等問題;解決管理界面不清晰、各環節責任落實不到位、難以追究責任人的問題;解決工程建設過程中關鍵文檔資料無法監控問題。
招標采購方面。解決現有采購業務流程不清晰,操作界面不清楚的問題;解決現有采購業務數據分散和難以實現共享的問題;解決過程監控缺失,業務公開不及時的問題;解決供應商難以實現動態管理的問題。
投資評價方面。實現自動生成報表,自動獲取量化指標體系數據,自動進行后評價工作(系統各主線流程見圖2)。

圖2系統各主線流程圖
5結束語
投資是企業的核心業務之一,關系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高水平的投資管理不僅為企業帶來質量、效益與安全,還為企業創造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機遇。因此,通過信息系統革新管理手段,實現投資項目決策的科學性、過程管理的規范性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甘仞初.管理信息系統[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2]Reaph M,Stair,George W,Reynolds.信息系統原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3]周玉清.ERP原理與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4]高洪深.決策支持系統(DSS)—理論、方法、案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本文于2015年發表在《石油庫與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