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科技跨越式創新發展,而重慶市現有的科研項目管理系統由于開發時間較早,設計理念,技術框架都比較陳舊,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復雜的管理和服務的需求。通過調研發現大多項目管理系統在并發量,兼容性、安全性、易用性、用戶體驗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以問題為驅動,設計并構建了全新的系統底層技術架構,采用分層模型對相關服務進行區分,以期提高重慶市科研項目管理系統的智能服務水平和管理效率。
[關鍵詞〕項目管理系統;架構;分層模型
1研究背景及現狀
自黨的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來,我國的科研勢頭蒸蒸日上,尤其是在科研項目上,無論是經費還是數量都呈幾何線性增長。隨著科研領域的不斷擴大,項目合作的渠道和方式正從單一、分散和自由向著團隊化、聯合攻關轉變,很多項目甚至建立在跨學科、跨單位基礎之上,無論是對學科的發展還是中國社會的變革都具有重大意義。科研管理是對科研活動全方面、全過程的管理,它的作用在于通過管理科研人員和科研項目,來優化科研環境、配置科研資源、提高科研實力和競爭力,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經濟強國。科研系統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科研人員從事科學研究的積極性,從而決定科研水平、效率和發展前景[1]。但目前國內科研項目系統大多在并發量、兼容性、安全性、易用性、用戶體驗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無法繼續滿足日益復雜的管理和日漸擴大的服務需求。項目管理系統不能再用老的管理模式去管理科研項目,而應轉變思維方式和管理理念,建立一套切合新的知識生產模式的項目管理模式,促進科研創新。
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改革科技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使財政科研資金突出助優扶強,流向能創新、善攻堅的優秀團隊和符合經濟社會重大需求的項目,提高資金配置效率。這就要求科技創新項目管理是使用新技術、新方法,量化管理。充分發揮簡單、客觀、形象、速度快、國際化的數字化管理特點,提高項目管理效率。而國內的大部分項目管理系統開發時間較早,設計理念、技術框架都比較陳舊,加之近年來科研項目改革逐漸深入,對項目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升級建設新系統迫在眉睫[2]。
2項目管理系統的目標
按照重慶市政府“遷移上云”部門內部信息系統整合,數據資源共建共享以及統一接人“全市一體化政府服務平臺”的要求,依托重慶科技資源共享平臺,以用戶為中心,構建全新系統架構,開發覆蓋科研項目的指南編制、申報受理、評估評審、立項審批、計劃下達、資金撥付、驗收結題,科技平臺的申報、評審、認定、考核以及科研信用全流程線上管理和服務功能,同時實現信息互動、角色管理、權限配置、日志管理等配套功能,保證管理和服務過程信息可記錄、可查詢、可追溯、可統計;基于統―數據標?準,完成用戶數據(科研單位,科研人員、專家)科研項目、科技平臺、管理流程、操作日志、信用等數據資源的集成、共享,推動跨部門跨系統數據融合和業務協同,提高項目系統智能服務水平;充分利用數據資源,運用大數據技術,開發項目智能分組、項目內容查重、立項輔助決策等功能,提高項目系統智慧管理效能[3~5]。
3項目管理系統的建設框架
為實現上述目標,并在大數據環境中能夠應對項目管理系統訪問量逐年上升,服務器的負載升高的問題,新系統就應該要做好準備,提升網站的負載能力。其中新系統將會從代碼層面以及服務器架構方面入手,有效地提高系統的負載能力和易用性[6]。
3.1全新底層技術架構設計與構建
以重慶科技資源共享平臺為基礎,以滿足未來5年的重慶市科技局對科研項目管理及服務的需求為出發點,重點從系統的先進性、兼容性、并發性三個維度考慮,系統底層設計采用目前應用最為廣泛、安全性能較高的JAVA Spring MVC框架,在滿足快速反映業務需求的同時,也滿足大數據量的、異步的、復雜的業務流控制需求;應用層通過面向服務管理架構模式(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實現應用組件的分層與有效整合,完成應用服務的統一化管理與維護,實現分布式部署的緩存引擎,減少訪問數據庫的次數,提高系統性能支撐,提高并發量,減少打印等待時間,提高用戶訪問的速度;以功能模塊、用戶權限及使用頻率進行頁面分區布局,簡潔系統界面,提高系統易用性。
3.2構建更加完善和靈活的項目管理系統架構
項目管理系統整體業務流程相對比較復雜,涉及的作業跳轉和資源管理種類繁多,因此新系統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