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對軟件成熟度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建立基于可用性、易用性和愛用性三個層次的用戶體驗的成熟度影響因素,從而使軟件達到高層次成熟度的目的。
關鍵詞:用戶體驗,軟件能力,成熟度,可用性
隨著各行各業信息化的全面發展,我國對水利信息化的建設也越來越重視,并取得了重大進展。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具有難度大、周期長、經濟影響大、施工條件復雜等特點。與傳統管理模式相比項目管理信息化可以促進建設項目管理的現代化、科學化、精細化、決策的時效化、行為的規范化,從而提高工作效率,節約時間和成本,實現工程目的。目前水利行業的信息化水平管理信息化普及程度較低,信息共享程度也不高,大部分的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只為某一具體項目的某一管理工作服務,軟件標準化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競爭力。通過對軟件成熟度的研究,判斷軟件的發展成熟度等級,從而提高軟件開發的水平,促進軟件的持續改進,以便更好的實現項目目標。
1軟件能力成熟度
軟件能力成熟度的核心是把軟件開發視為一個過程,并根據這一原則對軟件開發和維護進行過程監控和研究,以使其更加科學化、標準化、使企業能夠更好地實現商業目標[1]。項目軟件能力成熟度的研究,就針對項目管理軟件分析其屬性,研究影響其成熟度的影響因素,建立成熟度評價指標,然后運用數學方法建立模型,評估該軟件所處的成熟度等級,并提出合理改進的意見。
1987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SIE)率先在軟件行業從軟件過程能力的角度提出了軟件過程成熟度模型CMM,其英文全稱為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英文縮寫為SW-CMM,簡稱CMM。它是對于軟件組織在定義、實施、度量、控制和改善其軟件過程的實踐中各個發展階段的描述[2]。CMM模型偏重于用于軟件過程的能力和成熟度的測評,然而工程項目管理的軟件的成熟度研究也要結合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即PM3進行研究。PM3參考CMM模型和項目管理知識體系,使用不同的標準和依據,提出了各自的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3]。項目管理軟件發展要經歷5個階段[4]即:
1)初始級:軟件項目的開發依賴于個人能力和團隊的合作,軟件的開發過程是無序的、混亂的狀態,軟件的成本、質量都沒有定量化。
2)可重復級:通過已開發項目進行經驗總結,軟件項目的管理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統一的指導方針和規范,以指導新的開發項目。
3)已定義級:主要特征是標準化,每一個項目軟件過程都是從標準軟件過程發展而來,通過標準化軟件過程的裁剪和有針對性的修改完成每個軟件的開發,這樣的軟件是穩定的、可重復的、受控的。
4)已管理級:特征是定量化,這一等級的軟件過程有適當的定義和統一的度量尺度,組織的軟件過程能力可以預測,即使對于新領域的軟件項目開發工作也可以評測其風險。
5)優化級:特征是對軟件過程的持續改進,不斷地革新,最有推廣。
很多學者對于水利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的發展、開發質量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黃少華、王寧等學者對水利工程管理軟件的開發組織與應用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發展建議[5]。王華夏綜合國內外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統構建方式和常用軟件進行總結,并對管理系統的發展趨勢進行探討[6]。包銳通過利用諾蘭模型和米歇模型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統成熟度模型和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為項目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測評提供了有效的指導[7]。由此可見針對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的成熟度研究已經很成熟,但是從用戶滿意的角度開展的成熟度影響因素的研究還很少。對項目管理信息系統成熟度的評價研究除了從設計者角度分析其功能構架的成熟度,還要從用戶角度考慮其在研發過程中能力的等級。
2用戶體驗
自20世紀末有關學者便提出體驗經濟將成為繼服務經濟的支柱產業,屆時人類將步入體驗經濟時代。體驗被解釋為“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親身經歷;親身經歷或親身的感受”。因此,軟件系統的用戶體驗是顧客在使用該系統完成某項工作的體驗,主要是指受該系統的相關刺激物(例如頁面設計、功能設計等)引起的用戶的主觀、內在的反應以及行為的反應,包括感官、情感、思考、行動和關聯五個方面的反應[8]。近年來用戶體驗成為產品創造者衡量其質量的等級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用戶體驗,可以使用戶心情愉悅、思維流暢、提高用戶對產品的滿意度,從而提高用戶的黏性和依賴性。因此,設計者是從直接考慮產品功能設計到基于用戶體驗的結果來提高產品的質量,把以人為本作為設計的基本思想。
用戶體驗結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用戶對該產品的滿意程度,影響用戶的使用行為和使用忠誠度。用戶體驗是用戶與產品在交互過程中產生的一種主觀感受,其體驗結果好壞受到用戶的主觀情緒、客觀環境和產品狀態等的影響。對用戶體驗的研究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隨著對用戶滿意研究的不斷深入,基于不同研究視角,依據項目管理軟件或產品幫助用戶完成任務的有效程度,李小青認為用戶體驗是基于一定的需求和動機與產品交互過程中產生的全部體驗,其內涵從外在的產品的可用性到用戶的情感和心里因素研究[9]。劉冰認為用戶體驗又可劃分為功能體驗、技術體驗和美學體驗三個視角[10]。丁一指出用戶體驗的構成主要包括產品的可用性、用戶的情感體驗和用戶訴求三個方面[11]。基于各位學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從產品的功能體驗,情感體驗和用戶訴求三個方面,將用戶體驗的結果分為可用性、易用性和愛用性三個層次來研究某省水利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的成熟度等級。
可用性是最低層次的用戶體驗,其主要內涵是指該軟件的基本功能框架以及系統的穩定性是否滿足用戶的訴求;易用性是中間層,是指系統設計的智能型,用戶在使用過程中要便于操作、易于理解、有效的反饋提醒;愛用性是高層次的用戶體驗,側重于對用戶個性化的需求以提高用戶的體驗效果。結合水利工程項目管理軟件成熟度評價指標和用戶滿意指標,可以將影響成熟度的評價指標體系劃分如下:
1)可用性:招投標管理、合同管理、費用管理、文檔管理、流程管理、可行性研究管理、拆遷管理、投資管理、技術管理;
2)易用性:易懂性、易學性、流暢性、容錯性、通用性;3)愛用性:個性化設計、界面設計美觀、經濟效益。
3結語
隨著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發展普及,軟件能力成熟度的評價是一項綜合的工作。將用戶體驗行為引入信息系統成熟度的評價中,對探索信息質量評價具有重要的意義。用戶作為軟件產品使用的主體,其在交互過程中的直接心理感受是用戶對產品的理解,用戶的滿意程度是用戶在信息交互行為中的實際所得與其真正信息需求、信息期望的比較與衡量,反映出軟件開發的能力。在不斷的提升用戶體驗感受的基礎上,使軟件能力不斷地創新提升,提高開發質量,增強滋生的競爭力。(本文2017年發表于《山西建筑》)
參考文獻:
[1]何新貴.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框架與內容[J].計算機應用,2001,21(3):1-5.
[2]劉婷婷.CMM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概述[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6(10):2397.
[3]李欣,白思俊.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及其評估方法研究[D].西安:西北工業大學,2004.
[4]顏峻,李星寰.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J].信息工程大學學報,2001,2(4):19-23.
[5]黃少華,王寧,胡瑞鵬,等.水利工程管理軟件發展現狀與建議[J].人民長江,2014(S2):178-180.
[6]王華夏,譚建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統應用探討[J].湖南水利水電,2010(2):95-96.
[7]包銳.工程項目信息化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12(6):70-74.
[8]金永生,陳博.基于網絡用戶體驗的客戶分類及行為預測[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39-46.
[9]李小青.基于用戶心理研究的用戶體驗設計[J].情報科學,2010(5):763-767.
[10]劉冰,盧爽.基于用戶體驗的信息質量綜合評價體系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1(7):56-59.
[11]丁一,郭伏,胡名彩,等.用戶體驗國內外研究綜述[J].工業工程與管理,2014,19(4):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