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設計和開發了集科技項目申報、評審、管理、獎勵等功能于一體的網絡化、信息化科技項目管理系統。系統采用業務協同的設計理念,基于J2EE架構,采用B/S模式,具有良好的易用性、可擴展性。系統的推廣應用大大提高了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科技項目管理效率和規范化水平,節約管理成本。
關鍵詞:科技項目;管理系統;J2EE
1系統建設的必要性
1.1建設背景
目前科技項目的管理職能主要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科技處及各下屬的研究所的項目管理處室(科技科/辦公室)完成,項目的申報和管理目前主要以傳統的手工申報和管理為主,部分采用電子郵件或磁盤報送的方式,項目管理以人工管理為主,迫切需要集成化的科技項目管理系統來高效管理目前科技項目的主要工作。
面向農業科技院所科技項目的管理工作,利用先進的網絡、數據庫等計算機技術,建立基于數據庫的網絡化科技項目管理系統,提供科技項目用戶實時的信息化訪問和管理工作平臺,覆蓋科技項目管理的全過程,反映科技項目進行過程中的實時狀態,將實現科技項目管理系統的統一管理、分布使用并與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網站良好銜接。該系統的研發和應用將大大提高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科技項目管理的辦公自動化程度和管理效率,使科技項目管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尤其是專家評審功能的開發和應用,使專家的評審工作更加高效,使科技項目(成果)的評審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公開。
1.2系統需求
科技項目管理系統是近年來管理信息系統研究的一個熱點方向,國內外眾多學者對此已有相關研究報道。總體來看,國外科技項目管理系統發展已相當成熟,重視科研系統內的知識挖掘、知識共享和遠程協同研發。國內科技管理系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開發技術、模塊設計和信息安全等方面,還沒有提出基于業務協同和J2EE架構的系統設計思路及開發案例。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在管理上越來越深入而廣泛的應用,科技項目管理系統在技術上走向成熟,尤其是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管理逐步實現信息化、網絡化,促進了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管理信息系統的推廣和應用。從信息化角度提升科技項目管理的能力和效果,已成為各級科技管理部門的共識。
當前國家及各級政府非常重視“三農”和農業科技創新工作,農業科技項目管理的任務日益繁重、要求不斷提高,迫切需要信息化、網絡化科技項目管理系統的支持。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管理需求:
(1)多用戶權限管理。系統所涉及到的操作用戶較多,用戶類型復雜,而且不同類型的用戶所具有的操作權限也不同。擬基于角色分配開發用戶管理模塊,實現對用戶權限的統一管理。
(2)多來源、多格式文檔的數字化管理。科技項目管理過程中不同的用戶需要提交或下載各種格式的文檔,文檔類型和格式多樣,為了實現統一管理和便捷的信息查詢,需要構建相關數據庫及文檔信息索引。
2系統建設情況
2.1系統架構
科技項目管理系統采用“需求分析-系統設計-系統開發”的研發思路,并通過與用戶的信息反饋不斷對系統進行優化和修正,確保系統開發的先進性和適用性。項目技術路線如圖1所示。
科技項目管理系統的開發采用J2EE標準,基于J2EE標準開發的應用可以跨平臺地移植,在系統平臺層和數據層的支持下,系統通過服務層來對整個平臺提供服務。整體框架結構如圖2所示。
科研項目管理系統是基于hibernate+spring+DWR(DirectWebRemoting)框架開發服務程序的。其中:Hibernate是一種Java語言下的對象關系映射解決方案,它是使用GNU寬通用公共許可證發行的自由、開源的軟件,它為面向對象的領域模型到傳統的關系型數據庫的映射,提供了一個使用方便的框架;Spring提供了管理業務對象的一致方法并且鼓勵了注入對接口編程而不是對類編程的良好習慣,是一個強大而靈活的MVC(ModelViewController,即模型-視圖-控制器)Web框架;而DWR(DirectWebRemot ing)是一個Web遠程調用框架,利用這個框架可以讓AJAX開發變得更加靈活和獲得更好客戶端瀏覽器支持,利用DWR可以在客戶端利用JavaScript直接調用服務端的Java方法并返回值給JavaScript就好像直接本地客戶端調用一樣。
2.2系統構建方案
由于該系統是被設定為“一站式”面向多角色用戶的服務平臺,從所屬申報單位的申報人填寫申報資料,到申報單位將完整的申報資料提交至科技主管部門,后到科技主管部門組織評審委員組進行評審,最后總結評定,都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在線進行業務流程的服務支持。
2.2.1流程設計針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基金項目”、“科學技術成果獎勵”、“科技創新人才出國(境)培養計劃”,各業務流程設計如圖3、圖4與圖5所示。
2.2.2用戶設計為了確保各環節工作進行和資料能得到嚴格保護,系統根據申報業務流程中各類角色用戶的職能分配相應的功能和操作權限。其中每個角色的詳細功能說明如下:
(1)申報單位。即申報人所在的單位,也是申報項目的承擔單位。該角色由申報單位的科研管理人員執行,在系統各業務的主要職能包括:單位申報人管理、單位信息維護以及向主管部門提交本單位項目申報書、合同書、結題驗收書等。如圖6所示。
(2)業務申報人。即申報單位具體負責業務申報的人員,該角色在系統各業務的主要職能包括:更新個人基本信息、填寫項目申報、合同書、結題驗收書等。如圖7所示。
(3)科技主管部門。即具體負責監督管理系統各項目業務工作的人員,由主管部門的科研管理人員執行。該角色在系統各業務的主要職能包括:申報單位管理、評審專家管理、業務受理、預審申報書、組織管理評審工作等。如圖8所示。
(4)專家評審員。即參與項目評審、結題驗收評審的專家人員,該角色在系統各業務的主要職能包括:更新個人基本信息、評審項目申報書、結題驗收書等。如圖9所示。
2.2.3功能設計
為了更好地開展科技項目信息采集、數據匯總及分析,并能通過數據分析獲得更好的申報業務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主要可分為“功能邏輯服務模塊”、“附件管理模塊”、“報表分析模塊”、“電子文本構建模”塊及“數據讀寫模塊”。如圖10所示。
(1)功能邏輯服務模塊。負責處理業務邏輯、事務邏輯和數據邏輯事務,如響應客戶端數據讀寫操作、文本文件構建/下載請求、日志輸出、用戶權限判斷等。
(2)附件管理模塊。負責存儲文本文件、圖片類的文件,主要來源于項目申報、驗收業務中申報人必須提供的《項目可行性報告》、申報人職稱證明、論文他引證明等以及由系統其他模塊生成的文本電子報表或PDF文本附件內容。
(3)電子文本構建模。負責將申報人填寫的項目申報書、項目驗收書內容生成PDF文本,內容包括從數據庫中提取的信息以及《項目可行性報告》、《詳細實驗方案》等文本文件中的信息。即該模塊集合PDF文件構建、水印標記、文本文件內容提取和文本文件合并等功能。
(4)報表分析模塊。實現分析評審結果、單位/個人申報情況、項目經費信息等報表,并生成報表文本文件。
(5)數據讀寫模塊。執行系統數據庫的讀寫指令,整合Spring和Hibernate的數據庫持久層框架,從Java類到數據庫表的映射(還包括從Java數據類型到SQL數據類型的映射),Hibernate框架提供了面向對象的數據查詢檢索機制,從而極大地縮短的手動處理SQL和JDBC上的開發時間。
3系統的特色和創新之處
(1)基于科研業務協同的系統設計。科技項目管理的本質是科技項目生命周期管理組織行為的協同過程,協同效率的高低決定著科技項目管理的效率。基于科研業務協同的系統設計突破了傳統的科研管理系統對固定流程和固定對象的要求,將協同的管理行為提煉成為“角色、事件、過程、結果”等要素,建立以人為本的角色驅動機制,進一步提高科技項目管理的效率。
(2)基于J2EE架構的開發技術。以J2EEJava2平臺企業版 (Java2Platform,EnterpriseEdition)應用開發的技術架構搭建軟件,規范系統的開發與部署,進而提高可移植性、安全性與再用價值。為了提高系統性能、減輕服務器的負擔以及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將使用AJAX 即“AsynchronousJavaScriptandXML”(異步JavaScript和XML)技術進行軟件的客戶端開發。與傳統的Web應用相比,通過使用A JAX技術,使得客戶端操作過程中向Web服務器發送請求時無需頻繁刷新更新頁面,進而能有效節約空間和帶寬,縮短客戶端與服務器端的響應時間。
(3)探索農業科研單位科研管理流程優化。基于對農業科研單位科研管理的特點和流程分析,集成信息化、網絡化技術和現代管理思想,促進科研管理業務流程的優化,簡化工作程序,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尤其是專家網上評審功能的開發,使項目評審更加公平、公正、公開。
4展望
系統于2010年完成系統功能模塊開發、界面開發、系統集成和試運行,2011年8月完成系統的調試、功能和界面的優化和維護。由于采用基于業務協同的設計思路和J2EE架構開發,科技項目管理系統的應用和推廣大大提高廣東省各級農業科研機構科技項目管理的工作效率,實現協同管理和信息共享,節約管理成本,創造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截至本稿發表為止,系統基本穩定運行,并且得到了相關用戶的一致好評。為進一步提高廣東省農業科技項目管理水平,在未來仍然可以對系統進行以下改進和完善:
(1)項目實施進度跟蹤預警管理。針對已經獲得審批并且立項實施的項目,根據項目管理的需求,通過進度影響因素和進度狀態的判斷,了解進度情況和發展趨勢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使得項目始終處于可控狀態;
(2)年度項目分類匯總與統計。以統計需求為依據,對項目申報數據進行“類型-機構-時間-規模-狀態-效益”等多維度數據匯總和統計,也可以提供項目投入與產出評估結果給管理層作為決策和調控參考;
(3)3G移動終端信息服務支持。通過個人移動終端(手機終端、具有通訊功能的移動終端、專有移動終端、IPAD等)獲取系統提供的信息內容服務,借助3G時代的東風,將系統升級成為移動的個性化科研項目管理和成果數據獲取平臺與智能分析平臺。(本文2011年發表于《農業網絡信息》)
作者介紹:李 澤 1,劉 軍 2,萬 忠 1,韓威威 1,劉彩霞 2(1.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科技情報研究所,廣東 廣州 510640; 2.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