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毛片网站/一级成人在线/91免费版黄色软件/亚洲丶国产丶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网站一区

我國唯一的項目管理信息化門戶網站,國內項目管理軟件資訊服務提供商

登錄 注冊
當前位置:首頁 > 人物訪談 > 正文

專訪陳祥福院士:項目管理需要數字化

2021-01-21 來源:筑龍研究院
前言:隨著中國建設領域新基建項目、重大工程項目的建設發展,需要項目管理者站在更高的方位、擁有更廣闊的視野,接受挑戰、勇于創新、部署戰略、管理變革。
 
主持人:周昳晗,筑龍研究院專家,原上市公司高管,從事項目管理30余年
 
訪談嘉賓:陳祥福,聯合國-國際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院士,第九、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原科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學術委員會主席,中組部直接聯系專家、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科技部、住建部專家,城市建設雜志名譽社長、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雜志主編
 
圖片
▲陳祥福院士(左) 
 
對國內項目管理未來發展的建議
 
主持人: 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化、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各個國家與地區之間的交流日益增強,跨國進行的大型項目日趨增多, 隨著“一帶一路”等國際合作項目的推進和我國新基建項目的開展,我國對項目管理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陳院士,您對國內項目管理未來的發展有哪些建議呢?
 
陳祥福:上世紀80年代,項目管理在我國興起,1994年之后倡導項目管理比較典型的是原住建部總工程師姚兵部長,以及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原黨組書記張青林。
 
項目管理在我們國家,在建筑行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在國際上也產生一定的影響。
 
鑒于項目管理在建筑業的重要性,結合十四五規劃以及2035年的遠景發展目標,我提三點建議。
 
第一,項目管理現在要注重它的數字化。就是說,我們在項目管理中要注重數學的一些基本研究,統計數學、分析數學、大數據的應用,包括云計算,我們在項目管理中的應用需要進一步加強,要趕上或超過國際先進水平,這方面不努力不行。
 
第二,我們要加強項目管理基礎理論的研究,基礎理論包括混沌理論、優選理論等;甚至數學中的模糊數學在項目管理中的應用,我們都要充分注意。
 
另外,我希望在建筑業里面有一個小的團隊,專門研究我們項目管理的一些大數據的分析、研究,然后應用并指導我們項目管理,把我們的項目管理提升到更高,更科學,更符合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的遠景發展目標的總要求,謝謝!
 
青島中銀大廈是目前采用天然地基的世界最高建筑
 
主持人:陳院士,您參與設計的青島中銀大廈是目前世界上采用天然地基的最高建筑,請您介紹一下青島中銀大廈
 
陳祥福: 青島中銀大廈是我們在1994年做的樓,現在叫青島國際金融中心,這個樓249米,筒中筒結構體系,采用無粘結預應力平板,俗話說就是沒有柱子。
 
另外,在當時這個樓我們采用的是天然地基,沒有做樁基。這個樓位置在近海,天然地基不是做在巖石上,是做在花崗巖上。
 
當時沒有注意到,后來我們搜索了,當時在全世界,美國最高的采用天然地基的樓是212米,青島中銀大廈是249米,超過美國37米!也就是說,青島中銀大廈是目前采用天然地基的世界最高建筑,至今仍保持。

高層建筑要注重沉降計算
 
主持人:青島中銀大廈使我國在天然地基方面處于領先地位!陳院士,您在設計青島中銀大廈天然地基的時候,哪些方面遇到了困難,或者說需要著重注意哪些方面呢?
 
陳祥福:第一個就是沉降計算非常重要,關于沉降,青島中銀大廈總的沉降是7.3公分。
 
美國舊金山有一個樓出問題,舊金山有一個樓叫千禧大廈,它是舊金山第二高樓,很多名人都住在那邊,現在它的總沉降是45公分,并且每年還在以1公分到2公分的沉降量在發展。這個樓現在已經偏離了垂線。世界上所有的樓都不是垂直的,都是斜的,但是關于斜多少,我們能接受,(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里是有規定的,千禧大廈已經偏離了規范要求。
 
主持人:我們了解到當時是您的方案解決了千禧大廈的沉降。
 
陳祥福:對,關于千禧大廈的沉降,還有一個戲劇性的故事。
 
當時發現沉降超過規范要求后,千禧大廈的業主在全世界招標,業主的律師通過我在2011年由德國斯普林格出版社發行的《高層建筑沉降計算:理論與應用》的著作,幫我寫前言的是加州大學著名科學家戴斯,(了解到了陳院士)。
 
他看了所有的方案,認為要解決加州大學沉降的問題和樓歪了的問題,只有中國陳祥福博士的經驗理論和他的實踐能解決!他極力推薦,然后千禧大廈業主就找到我,我回答這個要通過外交渠道,要通過國家渠道正式的來找我,而且我們表示,對于千禧大廈出現的問題,我們有3個方案能解決問題,有能力、有辦法、有經驗解決這個問題,而且我們的造價比美國提出的20多個億,大概25億,我們的要比它少得多,所以他們非常感興趣,非常熱情的來找我。
 
這個例子就是說明超高層建筑,它的地基基礎沉降計算非常重要,出了問題很難解決,甚至要花比造這個樓還要多的錢。
 
天然地基,世界首創
 
主持人:沉降計算很重要,那么您在設計青島中銀大廈時,關于沉降計算有沒有一些風險或者爭議呢?
 
陳祥福:我當時設計青島中銀大廈采取的是天然地基,當時爭論也非常大,天然地基,在全世界也是首創。
 
所以說,我們不僅是高度首創,我們計算方法也是全世界第一。
 
我曾經有一個經驗公式和數字計算,我們自己創造的計算辦法,得到了國際的認可。在德國專門給我出一本專著,在中國建筑領域,the first time in the world ,就是在中國第一本這樣的專著,關于高層建筑,沉降計算方面。

豎向振動頻率計算獲國內外認可
 
陳祥福:第二,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現在由拉壓彎剪結構體系,逐步在向拉壓彎體系、剪體系發展,就是把彎剪盡量多的變成拉壓桿件。
 
拉壓桿件會出現什么問題呢?豎向振動頻率問題,豎向振動頻率全世界的所有規范沒有研究成果,插在最后,我陳祥福首次提出豎向振動頻率的計算,完成了表格,計算出安全值,可以直接應用,得到了國內外的認可,這是豎向振動頻率。
 
無沉降縫設計
 
陳祥福:第三,我們高層建筑的裙房按規范要求,要做沉降縫,我們和一位院士,和建研院的幾位博士在一起共同研究,我們提出了無沉降縫設計,沒有沉降縫,這個例子就是我們在超高層建筑,這個難點就是,沉降縫按照規范需要設計,不按規范設計沉降縫,地下室要漏水,漏水以后很難解決。
 
說說我們中華全國總工會辦公樓,孫春蘭副總理當時是工會的第一書記,和當時的工會主席,他們非常贊同我們采用無沉降縫設計這個辦法。當時把我還批判了好久,哈哈,也不改圖紙,也不蓋章,也不審圖;最后孫春蘭副總理出面,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主持人:陳院士,可以看出來當時您也很堅持采用無沉降縫設計,無沉降縫設計的原理是什么呢?
 
陳祥福:這個問題我們從理論上講,就是有沉降,有結構計算,這是第一個理論;第二個就是我們把混凝土的一條裂縫,我們科學的把它分為10條、11條、10多條,把它分開。
 
比如說,把1毫米分成10條,就是0.1毫米,建筑規范要求,混凝土是帶裂縫計算的,不能超過0.2毫米,現在放寬到0.3毫米。
 
所以說,我們把一條大的裂縫分成若干小的裂縫,這樣我們要換混凝土,要有一點截面,要換一點鋼筋,這個非常有限,但是帶來的利益,帶來的經濟價值,帶來的施工方面縮短工期,提高建筑質量,帶來很多方便。
 
最后,我們這個東西成不成立,除了理論以外,在實際工程里,大家都是用高倍放大鏡來看那個裂縫,最后大家都不相信,最大的裂縫都不超過0.2毫米!也就是說在允許范圍內。
 
應該說,我剛才講的這3條(沉降計算、豎向振動頻率計算、無沉降縫設計),在全世界是一個大的創新,真正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超過任何一個國家的水平!從理論到應用,到工程實踐,不能只說工程理論,好,謝謝大家!
 
主持人:陳院士,您的這些首創,同時也是中國的首創!也使中國在這些領域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我們都為此感到驕傲。
 
項目管理能力需注重數字化
 
主持人:項目管理引進我國已經很多年了,現在項目管理也是很熱的話題,想請教陳院士,關于項目管理有沒有什么補充的?
 
陳祥福:項目管理實際上包括領導藝術、領導水平、領導能力,但是這個能力,我們一定要數字化,我認為項目管理現在最要注重的是數字化。
 
我建議,我們筑龍組建一個研究小組,來收集數據。在大數據的基礎上,我們要分析研究,要指導項目管理。
 
舉個例子,我們做了上萬棟的住宅,有的圖紙就是重復類的圖紙,但是數據沒有整理,都在各個設計單位那里(造成資源浪費),我們需要把這些數據收集、整理,還要社會化(普適化)!社會化以后,我們要提高我們的管理水平。
 
主持人:是的,有些重復類的圖紙,或者關于一個問題更好的處理辦法,如果可以收集整理歸檔的話,將會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陳祥福:數學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很大,所以我們說,數字化在管理中的作用尤其,尤其顯得重要!我們需要把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云計算,現在的一些先進技術,要運用到管理當中。
 
另外我建議,我們需要培養一些這方面的人才。管理當中的相當一部分對數學、對分析、對統計數學不是非常熟悉,要培養這方面的人才,培養這方面的實際應用者和領導者,把我們的項目管理推向更加科學、更加完善、更具有指導意義的一個應用行業、一個領域,謝謝大家!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謝陳祥福院士的精彩分享!
 
后 記
 
作為為中國建筑事業做出貢獻,對中國項目管理事業有殷切期望的院士,陳院士對國內項目管理提出的建議獨具前瞻性。
 
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661個市,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項目在進行。如果把這些項目數字化,將項目數據收集整理,加以利用,便會逐步促進國內項目管理事業的科學發展。
 
項目管理數字化,這個話題值得每個項目管理人士深思。
分享到:

免責聲明:
  1、項目管理信息化網發布的所有資訊與文章是出于為業界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瀏覽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本站部分內容轉載于其他網站和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或原發布媒體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系本站,我們將在兩個工作日內進行刪除或修改處理。敬請諒解!

延伸閱讀:

more>

會議活動

more>

公開課

more>

PMO

Copyright ? 2021 項目管理信息化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7062359號-9 如轉載本站文章,請注明原作者和原發布媒體

本著互聯網分享精神,本站部分內容轉載于其他網站和媒體,如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系本站進行刪除或修改處理

客服電話:010-89506650 89504891 非工作時間可聯系:18701278071(微信) QQ在線:574888227

新聞與原創文章投稿:tougao#cpmta.com 客服郵箱:info#cpmta.com(請將#換成@)

我國唯一的項目管理信息化門戶網站,國內項目管理軟件資訊服務提供商,隸屬卓橡公司

項目管理信息化微信公眾號

PMO大會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