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分析和利用。由于BIM模型信息已經作為數據存儲,平臺更可以針對多個模型,以及多個項目中的大量模型進行統計,形成真正的工程項目綜合管理能力。
當前,對于大型工程項目,BIM建模是一項復雜的過程。如何實現從圖紙到BIM模型的管理是一大難點,為了對項目全過程的建模進行協同管理,平臺對模型采取了分專業和索引化的辦法,確保圖紙和復雜的BIM模型的提交、審核、交付。
傳統的BIM施工管理平臺往往基于單個項目,主要是關聯該項目中使用的模型。不同項目中的BIM模型往往分開存儲。全過程咨詢平臺通過元數據管理,形成了整合大量模型的數據庫。同時,平臺結合了虛擬地球3DGIS技術,可以實現大規模實景預覽,空間分析、日照分析以支持項目設計修改和提升。此外,依賴GIS模型的定位功能,可以對現場施工設備、人員的管理提供支持。
1.3工程項目管理
如前所述,施工項目管理主要關注的是現場質量安全,人員管理,采購庫存管理等。對于全過程工程咨詢項目,除了以上這些問題的跟蹤解決,同時還需要進行組織會議、協調進度、費用調整、文檔匯總等工作。
基于前述BIM模型的組織,平臺將相應的工程信息與之關聯,費用與模型掛接。在進度管理中,通過和BIM模型結合,實現細化的進度控制,并結合費用信息,為全過程咨詢的進度費用給出預測。在費用管理中,通過導入預算清單,并且進行簽證審批,這樣在系統上形成明確清晰的費用更新列表。除此之外,系統可進行各種申請的提交和記錄,如會議資料、質量安全等信息進行流程化管理,并集成手機端,提供關鍵的數據積累和利用。
工程項目管理模塊與BIM模型采用標準化接口的辦法傳遞數據,確保兩者之間高效的數據交換,這樣做的好處是,在更新工程項目管理功能時候,BIM模塊部分可以繼續工作,確保了平臺的整體穩定性。
1.4內容管理服務
內容管理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首先是文檔管理。傳統系統中通行的辦法是通過文件夾的模式管理,這一方法有幾個弊端。首先是文件相互之間缺乏關聯,即無法很快地根據專業、文件版本、日期、所屬項目類型進行檢索;其次,系統不保留文件分發歷史記錄,無法留痕也就不能追蹤;最后,文件夾系統的命名比較隨意,最后很難從中提取一套完整的項目手冊進行交付。
全過程工程咨詢平臺針對以上問題,采用版本控制技術,并對工作文件進行文件名規范。系統并基于標簽、文件日期、專業、負責人等維護一個文件索引,對整個文檔的提交和審核進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幫助全過程咨詢方查詢歷史文件,進行高效的交付。
內容管理的另一部分是實時數據管理。系統需要實現異構工程數據集成功能:通過大數據技術,將多種工程數據,如3D激光掃描數據,現場照片,文檔信息,圖紙等的進行整合。內容管理服務導入這些數據,平臺能夠利用這些信息和數據進行查詢和分析,為工程項目的實施起到支撐和優化作用。典型的應用如:通過現場設備自動獲取施工設備使用時長和狀況,預測工程進度;通過施工現場的三維掃描成型和BIM模型比對,評估施工質量等。
總之,全過程咨詢平臺基于云架構和微服務,為用戶提供靈活的、功能強大的項目管理手段。表1是傳統平臺和全過程工程咨詢平臺的主要差異點,后續將對其中的關鍵問題加以說明。
2BIM模型協同服務
BIM技術目前在工程項目中的應用已經較為普遍,目前,在國內智慧工地項目中,一般信息化系統包括一個或一組施工BIM模型,通過該BIM模型,施工單位可以開展如碰撞檢查、土建算量、質量安全問題定位、進度展示等工作。這是傳統的BIM應用領域,以三維可視化定位和簡單空間數據應用為基礎。
我們認為,在新一代全過程咨詢平臺中,BIM是工程信息的最重要部分。對于全過程咨詢工作,需要從數據的視角去對BIM模型進行組織和應用,這方面的關鍵是數據的可交換性,即能夠將BIM模型提供到分空間、時間、類型等的信息,并對構件級信息進行綜合查詢和提取。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平臺采用了兼容國際標準,工業基礎類(IndustrialFoundationClass),將BIM模型轉換成IFC并形成可管理的數據庫[9]。通過IFC格式,BIM信息可以進一步應用于更為復雜的場景,因為此時的BIM數據可以轉換為其它形式的信息,不再局限于Revit等建模工具內的有限的應用。
圖3列出了BIM技術在全過程項目管理中的拓展應用。
在平臺的流程中,總體的BIM模型由各子模型組成,該模型集群由項目專門人員維護和更新,確保數據的有效性和一致性。隨著工程進度的不斷推進,模型的精細度也逐步提高,并形成可支持具體施工應用的中間格式,最后通過數據提取,獲得可以交付的竣工模型。平臺從最初的設計圖紙開始,到BIM粗模的建立,再到各專業的BIM精細化模型,并逐步合并成為整個的項目模型。在這一過程中,用戶可以自定義BIM專業、文件夾以區分不同區域如樓層的模型,平臺可以實現模型的合并,某專業的某一區域的模型變更可以自動反映到平臺上,供其它相關人員使用和檢查。
平臺上的模型按照用戶的需求進行組織,如圖4是一個預先設定的模型分解的例子。相應的圖紙設計、建模、審批人員可以按專業進行協同。針對單個模型文